哈利・波特系列电影

Differences

This shows you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versions of the page.

Link to this comparison view

哈利・波特系列电影 [2025/07/29 15:32] – 创建 xiaoer哈利・波特系列电影 [Unknown date] (current) – removed - external edit (Unknown date) 127.0.0.1
Line 1: Line 1:
-====== 哈利・波特系列电影 ====== +
-===== 基本信息 ===== +
-  * **类型:** 电影系列 +
-  * **原著作者:** [[J.K. 罗琳]] +
-  * **制片公司:** [[华纳兄弟影片公司]] (Warner Bros. Pictures), [[盛日影业]] (Heyday Films) +
-  * **发行商:** [[华纳兄弟影片公司]] +
-  * **发行年份:** 2001–2011 +
-  * **影片数量:** 8部 +
-===== 系列构成 ===== +
-该系列忠实地将七本原著小说改编为八部电影,由[[华纳兄弟影片公司]]发行。 +
-  * **[[哈利・波特与魔法石]]** (//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's Stone//, 2001) - 导演:[[克里斯・哥伦布]] +
-  * **[[哈利・波特与密室]]** (//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//, 2002) - 导演:[[克里斯・哥伦布]] +
-  * **[[哈利・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]]** (//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Azkaban//, 2004) - 导演:[[阿方索・卡隆]] +
-  * **[[哈利・波特与火焰杯]]** (//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//, 2005) - 导演:[[迈克・内威尔]] +
-  * **[[哈利・波特与凤凰社]]** (//Harry Potter and the Order of the Phoenix//, 2007) - 导演:[[大卫・叶茨]] +
-  * **[[哈利・波特与“混血王子”]]** (//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-Blood Prince//, 2009) - 导演:[[大卫・叶茨]] +
-  * **[[哈利・波特与死亡圣器 (上)]]** (//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– Part 1//, 2010) - 导演:[[大卫・叶茨]] +
-  * **[[哈利・波特与死亡圣器 (下)]]** (//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– Part 2//, 2011) - 导演:[[大卫・叶茨]] +
-===== 制作历史 ===== +
-1999年,[[J.K. 罗琳]]将前四本书的电影改编权出售给[[华纳兄弟影片公司]],并保留了相当程度的创作控制权,以确保电影能够忠于她的构想。制片人[[大卫・海曼]] (David Heyman) 自始至终主导了整个系列的制作。罗琳坚持主要角色必须由英国或爱尔兰演员扮演,这奠定了系列电影的选角基调,并成为其一大特色。 +
-为了更完整地呈现原著小说的复杂情节,制片方决定将最后一本书《[[哈利・波特与死亡圣器]]》拆分为上下两部电影进行拍摄,此举也为后续的系列电影改编提供了先例。 +
-===== 与原著小说的主要差异 ===== +
-尽管电影系列在整体上努力贴近原著,但出于时长和叙事节奏的考量,仍存在诸多改编、简化和删减。这些差异是区分“原著正典” (Book Canon) 与“电影设定” (Movie Canon) 的关键。 +
-  * **角色删减:** 许多在原著中占有一定篇幅的角色被完全删除,例如骚灵[[皮皮鬼]]、家养小精灵[[闪闪]]、魔法体育运动司司长[[卢多・巴格曼]]、[[查理・韦斯莱]]的大部分戏份以及[[克利切]]在《[[哈利・波特与凤凰社]]》中的背景故事。 +
-  * **情节简化与改编:** 许多次要情节线被简化或删除。例如: +
-    * [[赫敏・格兰杰]]为家养小精灵争取权益而创立的 [[S.P.E.W.]] (家养小精灵权益促进会) 在电影中未被提及。 +
-    * [[冈特家族]]的完整历史和[[马沃罗・冈特的戒指]]作为[[魂器]]的背景故事在[[邓布利多]]的[[冥想盆]]中被大幅缩减。 +
-    * 《[[哈利・波特与“混血王子”]]》结尾处[[霍格沃茨]]的战斗场面被删除,取而代之的是一场[[食死徒]]攻击[[陋居]]的戏份,此情节为电影原创。 +
-  * **角色塑造变更:** 部分角色的性格和在情节中的作用被改变。一个显著的例子是,[[罗恩・韦斯莱]]在原著中一些展现勇敢、忠诚或智慧的时刻,在电影中被分配给了[[赫敏・格兰杰]],导致其角色功能性在部分场景中被削弱。 +
-  * **魔法设定的视觉化:** 电影将一些原著中未具体描述的魔法效果进行了视觉化呈现,例如施展咒语时的飞行形态(如[[伏地魔]]和[[贝拉特里克斯・莱斯特兰奇]]),这在原著中并无明确描述。(电影设定) +
-===== 幕后信息 ===== +
-  * **选角:** 主演三人组——[[丹尼尔・雷德克里夫]] ([[哈利・波特]])、[[鲁伯特・格林特]] ([[罗恩・韦斯莱]]) 和 [[艾玛・沃特森]] ([[赫敏・格兰杰]]) 是从数千名试镜儿童中挑选出来的,他们的成长过程与角色的成长同步,成为系列电影的一大标志。 +
-  * **音乐:** 由传奇作曲家[[约翰・威廉姆斯]]为首部电影创作的“海德薇主题曲” (//Hedwig's Theme//) 成为整个系列的标志性音乐符号,后续的作曲家如[[帕特里克・道尔]]、[[尼古拉斯・霍珀]]和[[亚历山大・德斯普拉]]也在各自的配乐中巧妙地化用了这一主题。 +
-  * **系列延续:** 哈利・波特系列电影的巨大成功促使[[华纳兄弟影片公司]]和[[J.K. 罗琳]]继续拓展“[[魔法世界]]” (Wizarding World) 这一品牌,后续推出了前传系列电影《[[神奇动物在哪里]]》、舞台剧《[[哈利・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]]》以及相关的官方网站 [[Pottermore]]。(电影设定, 官方戏剧, Pottermore) +
-  * **美国书名差异:** 《哈利・波特与魔法石》在美国上映和发行时,片名沿用了美国版小说的书名,改为 //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's Stone//。电影拍摄时,所有涉及“Philosopher's Stone”的台词都额外拍摄了一个“Sorcerer's Stone”的版本以供美国市场使用。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