鬼飞球

This is an old revision of the document!


鬼飞球

  • 类型 (Type): 魁地奇比赛用球
  • 所有者 (Owners): 各个魁地奇球队,包括霍格沃茨学院队
  • 制造者 (Maker): 不详,可能为多个魔法体育用品制造商

鬼飞球 (Quaffle) 是一只直径约为12英寸(约30.5厘米)的球体,颜色为鲜红色,以确保在比赛中无论天气如何都能被清晰地看到。根据《神奇的魁地奇球》记载,它的外壳由皮革制成,并且经过魔法处理后完全无缝。 鬼飞球是魁地奇比赛中四个球里最大的一个,但重量适中,允许追球手单手抓住并进行传递。

鬼飞球是魁地奇比赛中用于得分的主要用球。它的核心用途和魔法特性包括:

  • 得分功能: 追球手 (Chaser) 的主要任务就是争夺鬼飞球的控制权,并将其投入对方球队的三个球门环之一。每成功投进一次,即可为本队赢得 10分
  • 抓握咒 (Gripping Charm): 为了方便追球手在高速飞行的飞天扫帚上用单手持球,鬼飞球被施加了抓握咒。这使得球员可以更牢固地抓住皮革表面。
  • 减速咒 (Slowing Charm): 这是由女巫黛西・彭尼福 (Daisy Pennifold) 首先想出的主意,因此该咒语有时也被称为 彭尼福鬼飞球 (Pennifold Quaffle)。鬼飞球被施加了减速咒,当它被球员失手掉落时,会缓慢地、如同在水中下沉一般飘落。这给了追球手在它落地前重新追回它的机会,避免了比赛因频繁捡球而中断。

鬼飞球的演变是魁地奇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:

  • 早期形态: 最早的魁地奇比赛使用的只是一只有皮带或指孔的普通皮球。
  • 颜色改变: 在1711年一场泥泞不堪的比赛后,球员们发现原本的土褐色鬼飞球与地面颜色难以区分。为了提高可见度,时任魔法部部长法里斯・斯帕文 (Faris Spavin) 决定将其颜色永久改为鲜红色。
  • 魔法改良: 19世纪,黛西・彭尼福提出了对鬼飞球施加减速咒的想法,大大改善了比赛的流畅度。此后,抓握咒也被应用在鬼飞球上,使其更适应空中运动的需求。

鬼飞球是《哈利・波特》系列中所有魁地奇比赛情节的核心元素。

  • 电影改编: 在《哈利・波特》系列电影中,鬼飞球的设计与原著描述略有不同。电影中的鬼飞球表面有四个较大的凹陷,类似于现代保龄球的指孔,使其更具抓握感,这一设计被称为“指孔鬼飞球” (Pitted Quaffle)。这与原著中提到的“无缝” (seamless) 表面形成了对比。(电影设定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