麻鸡

This is an old revision of the document!


麻鸡 (No-Maj)

麻鸡 (No-Maj) 是北美巫师社会用以指代没有魔法能力的人的术语,其地位与英国魔法界使用的“麻瓜 (Muggle)”一词完全相同。该词汇主要出现在《神奇动物在哪里》系列故事中,在《哈利・波特》七本原著小说中并未被提及。 该词的词源非常直白,是英文“No Magic”(没有魔法)的缩写形式,反映了美国巫师文化中较为直接的语言习惯。(Pottermore)

尽管“麻鸡”和“麻瓜”指代的是同一类人群,但二者在文化背景和语境上存在显著差异:

  • 地理区域麻鸡是北美(尤其是美国)魔法界的用语,而麻瓜是英国魔法界的用语。
  • 文化背景:由于美国魔法界历史上曾推行过极为严格的《拉帕波特法律》(Rappaport's Law),强制要求巫师与非魔法人士完全隔离,因此“麻鸡”一词相较于“麻瓜”更带有一种官方、疏远且泾渭分明的色彩。而“麻瓜”在某些语境下(如亚瑟·韦斯莱口中)可以显得较为中性,甚至带有一丝好奇或亲切感。
  • 词源来源:“麻瓜”是 J.K. 罗琳的独创词,其词源相对模糊;而“麻鸡”则是对现有英文词组“No Magic”的直接缩写,更易理解其构成。

“麻鸡”一词的使用背景与美国魔法史紧密相关。在18世纪,由于美国魔法国会 (MACUSA) 推行了《拉帕波特法律》,严禁巫师与麻鸡通婚或交友,导致两个社群之间产生了深刻的隔阂。这种严格的隔离政策催生了“麻鸡”这一带有明确界限划分意味的术语。(Pottermore) 在《神奇动物在哪里》的故事发生时(20世纪20年代),这条法律依然有效,因此“麻鸡”一词在当时的美国巫师社会被普遍使用。

  • 雅各布·科瓦尔斯基 (Jacob Kowalski):一名一战老兵和罐头厂工人,梦想是开一家面包店。他是《神奇动物在哪里》系列中的主要角色之一,偶然间与纽特·斯卡曼德相遇并卷入了魔法世界的危机之中,是故事中最重要的一位麻鸡角色。(《神奇动物在哪里》系列)
  • 玛丽·露·拜尔本 (Mary Lou Barebone):一名狂热的反巫师活动家,第二塞勒姆(New Salem Philanthropic Society)的领导者。她对魔法抱有极大的恐惧和憎恨,并收养了包括克莱登斯·拜尔本在内的数名孩子。(《神奇动物在哪里》系列)
  • 该词由 J.K. 罗琳在2015年通过 Pottermore 网站首次向公众披露,作为《神奇动物在哪里》电影的预热内容之一。
  • “麻鸡”一词的公布曾在《哈利・波特》粉丝社群中引发广泛讨论,许多习惯了“麻瓜”一词的读者和观众认为新词汇不如前者富有想象力和韵味。J.K. 罗琳对此解释说,这是为了体现不同地域魔法社会的文化差异。